關於漢語的理論,往往戮力着眼於形式,而其實立足於語義。
學者希望通過形式分析,擺脫人的主觀因素的影響,從而獲得客觀的、符合科學研究規律的成果。然而,語言本是思維的工具。沒有誰能夠從思維中剝離掉人的主觀因素!所以,人們從語言中剝離出來的那些所謂純粹客觀的因素,永遠不是語言的全部事實。
學語言理論的,未必懂語言(包括語言的口語和文言)。原因就在於此,
根據印歐語系的語言理論,漢語沒有真正意義上的“形態”。這樣一個客觀事實,應該直言不諱地列入漢語理論研究的前提中,面對它、正視它、分析它、認識它。從而實事求是地分析、概括、描寫漢語,打造出符合漢語實際的語言理論平台。
【資料】
http://jandan.net/2014/12/31/physics-above-science.html 煎蛋網·走進科學:《無法證實的科學理論是否應被看作是哲學?》
评论